
CopyRight 2012-2021 濟南市中心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2011423號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05號 郵編:250013
客戶服務:0531-55739999

濟南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內分泌代謝病???,對濟南市內分泌專業的發展和學科建設發揮著帶頭和指導作用。是濟南市A級重點專業、山東省省級重點專業、省級臨床重點???、山東省糖尿病??谱o士培訓基地;山東大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專業博士生培養點,山東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防治分會和濟南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的主委單位。
內分泌科現有床位100張,全科共有專業技術人員46人,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18人;研究生學歷21人,其中博士12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9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省級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人、副主任委員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泉城衛生學者1人,濟南市衛生科技明星1人。
內分泌科技術力量雄厚,有4人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一年以上、2人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2人參加了衛生部內分泌代謝高級醫師進修班、2人在上海瑞金醫院進修學習??剖胰藛T熟悉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高脂血癥、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肥胖、垂體瘤、更年期綜合癥、痛風等疾病的診治。
每天開設2個內分泌專家門診、1個糖尿病多學科門診以及1個糖尿病護理門診。長期開展糖尿病教育、營養指導及慢性并發癥篩查與診治、胰島素泵應用、72小時血糖動態監測、負壓吸引治療糖尿病足、感覺閾值測定、踝肱指數測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等,開展了糖尿病足創口護理修復工作。
內分泌科診治水平不斷提高,多次糾正誤診,近年收治病種包括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垂體危象、腺垂體功能減退癥、SIADH、自身免疫性多發內分泌腺綜合征、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皮質醇增多癥、高脂血癥、痛風等。
內分泌科重視教學與科研,圓滿完成山東大學研究生培養,本科教學及實習見習等教學任務。指導的研究生多人獲山東大學國家獎學金和山東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承擔各級各類課題共1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20項,市級課題3項。獲各類科研成果獎12項, 2011年濟南市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濟南市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濟南市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共在國家級和國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有20余篇被SCI收錄。出版醫學專著4部,主編3部,副主編1部。
內分泌科學術帶頭人簡介: 逄曙光,醫學博士,農工黨員。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省政府公派赴美訪問學者2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重點??茖W術帶頭人,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濟南市政協委員。
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防治分會委員,山東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防治分會主任委員,山東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老年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濟南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評審人。
在臨床一線工作30年,擅長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骨質疏松、肥胖、垂體瘤、更年期綜合癥、痛風等疾病的診治。
近幾年,以項目承擔者兼第一主研人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和濟南市國際合作計劃等;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主編論著1部;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8項。
35歲的王先生因心慌、乏力,體力活動時有胸悶、手抖、怕熱、多汗、情緒焦慮等癥狀,就診于心內科,查甲狀腺功能異常,遂至省內多家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均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給予口服抗甲亢藥物治療,輾轉4年,甲狀腺功能一直不穩定。3年前,王先生因短期內體重下降10kg再次到省城某三甲醫院就診,以“頑固性甲亢”建議患者繼續抗甲亢藥物治療?;颊吆蟮轿以簝确置诳凭驮\,逄曙光主任醫師帶領醫療組詳細分析患者既往的多次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以及治療過程,發現雖然游離甲狀腺素水平高于正常,但促甲狀腺激素水平(TSH)均在正常范圍,遂給予垂體磁共振檢查,最終確診為“垂體性甲亢”,也就是“垂體TSH腺瘤”。通過手術切除垂體TSH瘤后,王先生的甲狀腺功能隨之好轉,術后規律復查甲功,結果一直在正常范圍。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多種原因導致的甲狀腺腺體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所致的甲狀腺毒癥,導致身體出現代謝加快、神經、消化和心血管功能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的內分泌疾病,常有食欲亢進、消瘦、乏力、月經紊亂、手抖、易出汗、心慌、脾氣急躁、大便次數增多、睡眠差等癥狀,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球突出、脖子變粗的情況。甲亢的病因主要是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多結節毒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還有甲狀腺炎、碘甲亢、橋本甲狀腺毒癥、新生兒甲亢、妊娠一過性甲亢(GTT)、垂體TSH腺瘤等,不同原因引起的甲亢治療方案不同,治療前需要鑒別診斷。
垂體性甲亢是垂體的疾病造成的功能亢進,大多數為垂體TSH腺瘤,也就是促甲狀腺激素瘤引起的,少數由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所致,垂體TSH腺瘤引起的中樞性甲亢屬罕見病、易誤診,發病不足1人/百萬人/年,并且其治療方法與其他原因導致的甲亢完全不同,需要臨床醫生細致的分析甲狀腺功能并結合相關檢查才能診斷明確,垂體性的甲亢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王先生能夠最終在我院內分泌科診斷并得以治療,患者及家屬特意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甲亢長期不能控制的患者,可引發心臟、皮膚、肝臟、血液、性腺、神經系統、生殖、骨骼系統等臟器功能改變,很多甲亢患者的初發癥狀均為心慌、乏力而就診于心內科。在明確診斷為甲亢后,應及時就診于內分泌科,內分泌醫生需進一步明確病因,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如甲狀腺體積大小、有無合并結節、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有無并發癥等)、精神及心理狀況、妊娠或哺乳狀態及生育規劃等,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濟南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逄曙光主任醫師提醒大家:甲亢要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發展成甲狀腺危象、甲亢性心臟病等危及生命的危重情況。更要注意病因診斷!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很高的慢性疾病,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糖尿病手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是血糖正?;颊叩?倍,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是非高血糖患者的2~6倍,不僅如此,高血糖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并因此增加住院費用,加重患者經濟負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如尿毒癥、失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死,糖尿病足感染甚至截肢等,并且高血糖患者抵抗力差,易合并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膚感染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增加醫療負擔。
在此情況下,對住院患者的血糖進行規范有序的管理,非常有必要,打通科室之間的壁壘,建立院內各學科協作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成為迫切需求。通過建立全院血糖管理一體化模式,健全和規范住院病人院內血糖管理流程和診療路徑,建立起面向全院的血糖管理平臺。減少住院天數和住院期間的合并癥,降低不必要的病人風險和醫療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李先生是一位糖尿病腎病不全的患者,由于腎功能不全的緣故,血糖波動極大。李先生因為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在濟南市中心醫院腎臟病科住院治療,入院后他的血糖也是忽高忽低,并且合并肺部感染,亟需內分泌科會診調整降糖方案。借助濟南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開展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醫生根據他的情況應用胰島素泵強化降糖,使用胰島素泵3天后血糖較前明顯穩定,1周后血糖即持續達標,原發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縮短了住院時間,患者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并表示患者曾輾轉過省內多家醫院,而濟南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開展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是最為負責、血糖管理效果最好的。
研究顯示血糖快速達標,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縮短4天,醫療花費減少10%。目前內分泌科開展的全院血糖管理有1年半的時間,有800多位高血糖患者受益于全院血糖管理,由內分泌科醫生進行血糖管理期間,為全院血糖異?;颊咧贫▊€體化的方案、血糖控制目標及隨訪計劃,減少住院患者因糖代謝紊亂所致的相關疾病死亡率、感染等,縮短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節省有限的醫療資源,并使廣大患者獲益。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在全院各個科室均有開展,尤其是心內科、神經內科、燒傷科、胃腸外科、創傷、感染科等急危重癥患者較多的科室廣泛應用。內分泌科也在持續探索改進全院血糖管理的方法,不僅由科室骨干力量組成的專項小組負責全院血糖管理,并且對本科室及全院醫護人員持續開展相關知識培訓,不斷探索如何提高圍手術期、急性感染期、急危重癥患者住院期間血糖達標率,減少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得到各個科室及患者的一致好評。
65歲的吳女士,因“腰背疼痛”就診后診斷為“重度骨質疏松”,我院內分泌科醫師給予她生活方式指導并使用了抗骨質疏松癥藥物后,吳女士自覺腰背疼痛的癥狀明顯減輕,日常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骨質疏松癥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因而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寂靜的疾病”或“靜悄悄的流行病”。但隨著病情進展,骨量不斷丟失,骨微結構破壞,患者會出現骨痛,脊柱變形,甚至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僅在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等嚴重并發癥后才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及一些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藥物是導致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骨質疏松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引起的骨痛、關節畸形、脆性骨折及其并發癥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致殘率及死亡率較高。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曾發表的一組數據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1個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的發病率19.2%,但目前許多人包括醫生在內,對骨質疏松癥普遍存在認識誤區,但必須強調的是骨質疏松癥可防、可治。需加強對危險人群的早期篩查與識別,即使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在骨質疏松日來臨之際,我院內分泌科開展了以“關注骨質疏松,遠離脆性骨折”為主題的大型義診及健康教育活動,活動當天免費測量骨密度并給予生活方式指導及治療建議,旨在加強骨質疏松的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骨質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廣大的骨質疏松患者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得到及時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骨質疏松對中老年人的危害。
我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逄曙光指出,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礎措施、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A措施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加強營養、充足日照、規律運動,還應避免吸煙、過量飲酒、過多飲用含的飲料、高鈉飲食、體質量過低,盡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還應服用骨健康基本補充劑包括鈣劑和維生素D,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情況使用抗骨質疏松癥藥物。